云上川大下载app
- 软件类型:
- 手机软件
- 软件大小:
- 57.6M
- 软件语言:
- 简体中文
- 更新时间:
- 0016-12-26
- 版本号:
- 1.0.5
- 等级:
手机扫描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
校园智慧服务平台,集迎新、图书馆、缴费、报修、E码通讯等各类服务为一体,一体化服务,随时随地为您保驾护航!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线下载体验一下!
:
软件亮点
及时了解最新校园动态,更新最新资讯。
关注学生成长,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
依托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提供身份认证、校园支付、社区生活、校务管理等服务。
:
软件特色
1.学校日常管理。如学校公告、作业、成绩、课程、菜谱、考勤、客服、相册、记录等。
2、不同身份登录,操作界面不同。如果老师发布作业,请检查出勤记录。学生可以请假。
3.校园互动聊天模块,可以与朋友进行一对一或群组聊天。此外,您还可以发送图片、查看消息和对话
:
学校简介
珉娥身材高挑,婀娜多姿,美丽动人。一所雄伟的大学,德才兼备。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点。四川大学坐落在“天府之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拥有望江、花溪、江安三个校区,占地7050亩,校园建筑面积269.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四川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国家重点大学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于1896年由四川总督陆传霖奉光绪之命创办,名为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府;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中最早建立的多科性院校之一。一所工程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起源于1910年西方基督教会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和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也是我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组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两校合并题词大学,并对学校寄予厚望。 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李岚清同志在视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为我国大学改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大学系统。”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救灾期间,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四川大学看望慰问。2016年,李克强总理视察学校,勉励四川大学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发展更多世界一流学科。
四川大学继承了翁翁的教诲,聚集了众多优秀人才。百多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之谦、数学家柯昭等大师。历史上主管校务的是吴玉章、张兰。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豪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雄蒋竹君(蒋姐)等都曾学习过在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四川大学校友有64人。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育、艺术等12个门类。设有35个学科系学院(系)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我校是学位授权独立评审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博士后流动站39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45、全国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之一。
四川大学名师云集,名师云集。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457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其中双聘院士9人),四川大学优秀教授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8人,四川大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973”首席科学家7人(9项目);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4人(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4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和各类专项项目获奖者61项(67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人。
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四川大学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以“宽容为大”的校训和“严谨”的校风的川大精神。以“勤奋、求实、创新”为核心。近年来,学校围绕建设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建立了“以部门为重点、以教师为重点的管理体制。”新的管理运行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素质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有远大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蕴的人”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文化底蕴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国际视野广阔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学校持续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举办8届“实践与国际课程周”,启动学生“大川视野”留学项目,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传承基地1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研工程基础课教学基地9个。建有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9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9、2003年以来,学校获批建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3个,教育部“三全育”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特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64门、国家精品视频开放课程12门、国家优质资源共享课程3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 2015年以来,学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13枚金牌,金牌数位居全国第五。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7000余人,硕士、博士生28000余人,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近4500人。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拥有7个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监管科研基地、56个省级科研基地;拥有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1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地区性和国家级科研培育基地4个。 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4项。 2020年,学校科研经费达30.8亿元。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编撰出版了《甲骨文词典》、《汉语词典》、《全宋》、《中国道教史》、《儒家文集》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四川大学积极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首批设立的六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首批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2016年,学校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是教育部推荐入选全国首批授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的七所部属高校之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大学之一。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区、市)、200多个地市、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有300多个校园——企业产学研平台。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许可、服务和咨询项目14000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成为相关行业领先技术。 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所“国家干部教育培训院校基地”之一。学校拥有4家国家卫健委预算管理医院,在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及在COVID-19的医疗救援和疫情防控方面。他们为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华西医院组建的中国国际紧急医疗队(四川)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首支非军事三级国际紧急医疗队(Type3 EMT)。华西口腔医院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华西第二医院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华西远程医疗网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远程医疗教育和分级协作医疗系统,覆盖20个省、直辖市、843家医疗机构。惠及5亿多人。
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原则,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着提升。目前,学校不断深化“2+2”、“3+1”、“3+1+1”等与境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项目,与268所知名院校合作34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我们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及相关机构建立了四川大学九寨沟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英联合材料研究院、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研究中心。建有功能高分子与生物材料协同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牛津华西胃肠肿瘤中心联合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际高端科研合作平台。学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四川大学现有纸质文献817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312个,馆藏文物8.5万余件,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件),各类档案馆藏约34万册(其中9000余册)。珍贵的历史档案)。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设有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留学人员外语考试与培训机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晋江大学门口,弦歌铿锵有力。当前,四川大学确立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着汇聚最伟大思想成果、教育国家栋梁、开创学术先例、推动科技进步、引导社会方向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继续打造一所传承与创造、辉煌与梦想交织的中国现代大学辉煌篇章!
:
馆藏资源概况
四川大学认真履行文化传承和创新职能,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坚强支撑,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底蕴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百年四川大学。以校训“宽容使人伟大”和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核心的大文化和川大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具有思想品德、人文精神。以人文关怀、科学创新精神、校史校风、校训教育有机融合为内涵,充分依托各种载体和渠道,全方位、宽领域、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教育,努力用先进的大学文化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引领社会文化进步。
四川大学拥有四个图书馆(文献图书馆、工程图书馆、医学图书馆、江安新图书馆),建有“六馆一馆”(校史陈列馆、人文历史馆、自然博物馆、中国口腔医学馆)博物馆、医学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历史文化长廊)文化资源平台。学校注重内涵探索和科学定位,整合资源,丰富形式,面向社会,辐射带动,开拓创新,完善平台,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场馆在深化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引领。努力打造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博物馆文化教育品牌。
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年,是我国西南地区藏书最多的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6.31万平方米,读者座位9682个,多媒体阅览室6个,专题阅览室35个。图书馆藏书699.75万册,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可为国内外提供阅览、借阅、参考咨询、科技项目查新、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用户培训、音视频等服务。
四川大学图书馆下设四个分馆,分别是:
文科分院位于望江校区东区,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馆藏主要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也有一些工程技术文献。其中,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文字、中国历史、宗教、四川地方文献、南亚研究、数学、生物、经济学等学科领域文献具有馆藏优势;馆藏线装古籍30万册,其中包括宋元刻本和唐代以来的各类抄本、抄本;还藏有大量抗战时期出版的图书和建国前的报刊。
工程分院位于望江校区西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馆藏以科技文献为主,形成了能源、材料、化学、化工、水资源等学科文献的特色。其中高分子材料学、皮革科学与工程的文献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医学分馆图书馆位于华西校区,面积8800平方米。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形成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色体系。其中,口腔医学文献的收藏尤为突出。
江安分馆位于江安校区,面积25300平方米。藏品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征、借、阅、咨询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文理分部、工程分部和医学分部主要提供专业和学术文献。江安分院主要提供大学一年级、二年级所需的基础文献和文献资料。
四川大学图书馆开发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门户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综合文献服务系统、存储备份系统、VOD点播系统等应用服务系统。数字图书馆实现了三个校区、四个分馆的采访、编目、阅览、流通、信息检索等各项服务的统一自动化综合管理,并可开展各项网上服务。
四川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安全系统(CALIS)西南区域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西南区域中心、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项目(CADAL)四川大学数字资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和卫生部医疗卫生科技项目查新站。四川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和四川省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也设在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大学文史馆
四川大学文史博物馆始建于1914年,新馆现坐落于学校望江校区美丽的锦江之滨,占地面积约15000M2,展览面积近10,000M2。
博物馆规模宏大,藏品丰富,有石刻、字画、陶瓷、青铜器、古钱币、古印章、刺绣、漆器、拓片等数十个门类,尤以书画、陶瓷为特色。艺术雕塑、民族民间文物。藏品最具特色,以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南各民族历史和民俗风情而闻名于国内文化界、博物馆界。此外,博物馆还藏有来自世界各国的4000多件文物。 2010年5月,博物馆核定藏品数量为54731套、83961件。
博物馆共有四层展区,包括石刻艺术展厅、民俗展厅、民族学展厅、考古展厅、书画艺术厅、古瓷器厅、古装艺术厅等基础展厅,展出文物总数。藏品近2000件,图版400余幅。展厅设计新颖,展示特色鲜明。充分利用现代声、光、电等技术手段辅助展示,营造和谐、平衡、个性、独特的空间氛围,传达不同文物的历史内涵。
四川大学文史博物馆是全国高校中最重要、最知名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长期以来在文物收藏与保护、陈列展览、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影响不仅是学校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人文社科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人文社科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的重要课堂。是重要的科研基础资源库,是川大文化和川大精神培育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窗口。博物馆积极发挥馆藏资源的文化辐射和文化引领作用。它不仅常年向公众开放,而且已成为成都地方文化亮点和四川省爱国主义教学服务基地。还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修复保护工作,提供藏品保护、藏品鉴赏鉴定、展示设计等服务。目前,博物馆正在全力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
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
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包括动物植物标本馆和植物标本馆,共收藏动植物标本84万余件。藏品在国内高校同类博物馆中名列前茅。
标本室是1952年院系改组时,由原四川大学标本室与原华西联合大学自然博物馆合并而成。最早的标本采集于1908年。著名生物学家周泰轩、刘成钊、陈毅、永克昌、马德、胡淑琴等为动物标本馆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努力。馆藏动物标本丰富、品种齐全、规模大、历史悠久。不仅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而且在全国高校中也名列前茅。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羚羊、华南虎、野驴、绿尾雉、红腹锦鸡、白腹金丝猴等珍贵模式动物标本和珍稀濒危动物标本雉鸡、白颈长尾雉鸡。白冠长尾雉、白雉峨眉亚种、绿孔雀、棕马鸡、扬子鳄、巨鳄、蟒蛇、大鲵、中华鲟、鲻鱼、玛湖鲤、深沟蚯蚓、酉阳环蚯蚓等.还有国际交流和捐赠珍贵标本,如袋鼠、鸭嘴兽、鸸鹋、食火鸡、犀牛、斑马等,很多野生物种标本在自然界很难见到,是无价之宝。博物馆具有非常显着的地域特色。标本采集集中于西南地区,对于研究物种形成、植物区系演化、生物多样性以及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价值。该馆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植物标本室由中国植物学先驱钱崇书教授于1935年创办,后由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发展壮大。目前,馆藏植物标本超过50万件,其中包括通过馆际标本交换收集的来自云南、广东、东北等地的标本,以及保存的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前苏联、法国的标本。通过国际交流。保加利亚等20多个国家。其中,我校科研人员发现并命名的植物新种模式标本1000余个。其规模和数量均居我国高校之首,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重要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学校的植物标本馆就被列入世界著名植物标本馆的特别收藏。目前,学校植物标本室不仅是西南地区保存植物标本最权威的单位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植物学研究基地。是学校植物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库,汇集了丰富的标本信息。为世界植物学专着和国家和地区植物志的编撰,以及为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植物化学、孢粉学、植物细胞学、古植物学和药用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标本资料植物学提供了具体的实物标本,也为农业、工业、医疗卫生事业等生产应用部门提供了数据和依据。植物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动物标本馆和植物标本馆均属于科技部“国家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项目”的一部分,目前正在建设为数字植物标本馆。
四川大学校史陈列馆、历史文化陈列馆及档案馆
四川大学校史陈列馆于2006年8月建校110周年之际落成。位于学校望江校区东区汀河池畔。图书馆大楼为丁字型三层建筑。建于1937年,最初用作国立四川大学图书馆,后改为四川大学博物馆。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是目前全国高校中面积最大的。独立学校历史陈列馆。展厅包括六个大展厅和八个小展厅。围绕“百年弦歌、百年声响”的主题,以图文展示为主,辅以丰富的校史实物资料、珍品档案等展示手段。全面反映了四川大学(包括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110年的发展历程。除校史大型主题展览外,博物馆还设有“抗震救灾,四川大学在行动”、“四川大学校友书画展”、“四川大学校友书画展”等小型特展和临时展览。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四川大学师生》、《四川大学优秀教师教案及笔记展》等。其中,展厅收藏并陈列了四川进贡提名碑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1885年的尊经书院,1910年建校时的英文名称华西协和大学,1907年至1908年中华民国开国元勋朱德曾在该校任教。四川大学校史陈列馆不仅是学校对大学生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友纪念活动和展示杰出校友成就的重要平台。
四川大学还有一条历史文化长廊,名为“露天校史陈列馆”。历史文化长廊于2006年金秋学校建校110周年之际竣工。位于学校江岸校区东门近千米长的景观水道两侧。它由70多个日历形状的雕塑组成。走廊重点体现川大文化融合的主旋律。按照“活水源泉”、“办学方略”、“成才成才”、“勇立潮头”、“春秋成就”五部分,四川大学已有110多年的办学历史。以简洁的文字、生动的历史形象、精美的艺术设计,清晰地展示了过去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就。它们雄伟壮观,充满魅力。它们是见证学校悠久历史、彰显学校一流成就、传承学校的一种方式。这是一道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展现学校辉煌未来的标志性景观。
四川大学档案馆馆藏各类档案25万余册(其中历史档案9000余册)。馆藏文献资料丰富,内容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馆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档案馆。博物馆之一。其档案连续、完整地记录了四川大学(含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建校110年来的发展、联盟、成长。涵盖四川现代高等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内容涉及科技产业、对外交流等,包含许多有价值的藏品。尤其是馆藏历史档案,是研究近代西南地区文化教育史、宗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宝贵资料。馆藏各时期的重要资料有:1896年创办四川中西学堂、1910年创办华西协和大学的资料;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张兰在校期间的资料;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原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革命烈士江姐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曾在该校学习;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校名原件;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学校的演讲材料;华西大坝古建筑档案;由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两所合并而成,原华西医科大学等。
四川大学档案馆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分会副会长单位、校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四川大学档案工作协会会长单位。 1998年达到国家档案局国家一级档案管理标准。四川大学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设在该馆内。